跳转至

驯服交流电这头野兽:整流电路入门速成(免得你的宝贝电器原地升天)

(备选标题:整流:为啥你的手机插上电没直接炸成烟花)

开篇咱们先唠点实在的

理论上嘛,这部分内容确实应该塞进二极管应用案例的“豪华拓展包”里。但讲真,一本讲模拟电路的笔记,要是敢把整流电路这种“基本操作”丢进拓展包,那这笔记也未免太“骨感”了点。所以,别废话了,抄起咱们手头现有的零件,赶紧把整流这活儿给办了!

“整流”到底是个啥玩意儿?

地球人都知道,电网送到咱家里的电,是交流电(AC)。这玩意儿性子野得很,跟个多动症似的,一会儿正一会儿负,方向变个没完。对输电线来说可能挺带劲,但对我们那些娇生惯养、只认直流(DC)的小电器(手机、电脑、各种控制板...)来说,简直就是穿肠毒药。

你要是敢把原汁原味的交流电直接怼进手机充电器?运气好点,它可能就给你表演个数字抽搐;运气差点,那就是一缕青烟伴随着烧焦的梦想(和硅片)味儿。

于是乎,一个天才的想法诞生了:逼着这交流电走单行道!让它装也得装成直流电的样子。这个伟大的、力挽 kyrgyzstan的过程,就叫整流 (Rectification)

听起来简单?嗯,就是这么简单...才怪。

咋整?先瞅瞅直流电源的“套路”

咱的电器宝宝们一般都需要电源伺候(用电池的先站一边去)。电源给它们喂饭(供电)的流程图和进来的“食材”(输入波形)大概长这样:

DC电源流程图 (请替换为你的流程图路径,可以画得卡通或带点戏谑风格)

而且吧,这些小祖宗们要的电压也不是电网给的220V/120V那么“劲爆”,通常也就十几伏到几十伏。这时候,就得祭出我们的老朋友:

变压器!!!!!!!!!!!!!!!!!! (Transformers)

Trans

咳咳,放错图片了哈,是这个

t_trans

好,现在电压幅值通过变压器从“吓死人”级别降到了“凑合用”的 \(v_s\)。但问题是,它本质上还是那个上蹿下跳的交流电,直接喂给负载还是会出事儿。所以,下一步,就轮到整流器 (Rectifier) 上场了!它的任务就是把有正有负的交流信号,变成只有“正能量”(或者说,至少不为负)的脉动直流电。

但这还不够“纯净”,里面还有交流电的“残渣”,像水波纹一样,我们管它叫纹波 (Ripple)。咋办?上滤波器 (Filter)(通常是电容/电感)!把这些波纹尽量抹平。最后,可能还需要一个稳压器 (Regulator) 来个临门一脚,输出稳稳的幸福(直流电)。

变压器的故事我们在电工课上已经听得耳朵起茧了,它更像是“电工”那边的亲戚。剩下的整流器、滤波器、稳压器,才是我们电子技术要挨个“盘”的对象。等我们把这些,再加上后面要学的BJT、MOS管,还有已经认识的二极管都学明白了,理论上,咱就能自己攒个电源出来显摆了。

整流电路本尊登场

1. 半波整流电路 (Half-Wave Rectifier):简单粗暴,但有点浪费

这是最容易实现的整流方式,简直是懒人福音。如果你在理想二极管那里没打瞌睡,应该见过它的简化版(就是那个不考虑压降的理想状态)。电路长这样:

半波整流电路 (请替换为你的电路图路径)

工作原理(人话版)

  • 交流电正半周来了,电压够大(能叫醒二极管,大概0.7V吧),二极管就放行,负载 \(R\) 就能吃到一口正电压(比输入的稍微少一点点,被二极管收了过路费 \(V_{Don}\))。
  • 交流电负半周来了,或者正半周但电压太小(不够塞牙缝),二极管就直接把门关死,负载 \(R\) 啥也吃不着,输出电压基本为零。

输出波形(惨不忍睹版)

半波整流输出波形 看吧,负半边直接被砍掉了,看了想打人(笑)

有个要命的参数:反向峰值电压 (PIV)

  • 在负半周二极管“罢工”的时候,它可不是闲着的,它得硬扛住整个负电压的峰值。这个它能承受的最大“背锅”电压,就叫反向峰值电压 (Peak Inverse Voltage, PIV)

    \[ PIV ≈ v_{s(peak)} \]
  • 选管忠告:为了不让二极管英年早逝(被击穿),你选的管子,其击穿电压至少得是 PIV 的 1.5 倍,留足“保命”余量!否则,可能“啪”的一声,就只能捡零件了。

致命缺点

  • 浪费可耻:砍掉了一半波形,能量损失巨大,效率低得感人。
  • 输出抖得厉害:电压从零到峰值来回蹦跶,对娇贵的负载来说太刺激了。
  • 欺负小信号:要是输入的信号本来就弱不禁风(比如几十毫伏),可能连二极管的“起步价”都付不起,直接零输出,白给。

2. 全波整流电路 (Full-Wave Rectifier):榨干交流电的每一滴(差不多)

半波整流太浪费了,简直是能源界的败家子。为了勤俭持家,工程师们搞出了全波整流,力求把正负半周都利用起来。

2.1 中心抽头式全波整流:需要特殊装备

这玩意儿需要一个带“腰带扣”(中心抽头)的变压器。

中心抽头全波整流电路

工作原理(绕口令版)
  • 变压器次级线圈中间抽头接地,搞出两个电压 \(v_{s1}\)\(v_{s2}\),它俩大小一样,但相位刚好反着来,像一对相爱相杀的兄弟。
  • \(v_{s1}\) (\(v_{s2}\) 就是负的),\(D_1\) 大哥导通,电流经过它流向负载;\(D_2\) 小弟被反向电压摁住,只能干瞪眼。
  • \(v_{s1}\) (\(v_{s2}\) 就是正的),轮到 \(D_2\) 小弟导通,电流经过它流向负载;\(D_1\) 大哥被摁住。
  • 重点:不管谁当班,流过负载 \(R\) 的电流方向始终如一
输出波形(稍微能看版)

全波整流输出波形 (请替换为你的波形图路径) 负半周被强行“掰正”了,看起来顺眼多了。

PIV 算算?吓你一跳
  • 当一个管子(比如 \(D_1\))在“上班”时,另一个(\(D_2\))在“摸鱼”+“挨揍”。它不仅要承受自己这边的反压,还得承受上班那位产生的压降。算下来,它要扛的 PIV 大约是整个次级电压峰值的两倍!

    \[ PIV ≈ 2 v_{s(peak)} \]

    (注:这里的 \(v_s\) 指的是半个次级线圈的电压峰值)

缺点(也很要命)
  • 对管子要求太高:PIV 翻倍,意味着二极管得是“抗揍型”选手,成本蹭蹭涨。高压场合基本可以跟它说拜拜了。
  • 变压器难搞:中心抽头变压器不好做,还得保证两边绕组绝对对称,不然电路就乱套了,该导通的不通,该截止的瞎跑。焊接不好还可能漏电,想想都刺激。

2.2 桥式整流电路 (Full-Wave Bridge Rectifier):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

为了解决中心抽头的麻烦,机智的工程师们从惠斯通电桥(别问我这是啥,电路分析课的内容)那里偷师,搞出了桥式整流。用四个二极管搭个“桥”。

桥式整流电路 (请替换为你的电路图路径)

工作原理(团队协作版)
  • 输入电压正半周:电流从变压器上面出发,走 \(D_1\) -> 负载 \(R\) (方向:右到左) -> \(D_2\) -> 回到变压器下面。\(D_3, D_4\) 负责围观+截止。
  • 输入电压负半周:电流从变压器下面出发,走 \(D_3\) -> 负载 \(R\) (方向:还是右到左!) -> \(D_4\) -> 回到变压器上面。\(D_1, D_2\) 负责围观+截止。
  • 核心:不管谁值班,流过负载 \(R\) 的电流方向永远不变!实现了“全波”利用。
输出波形
  • 跟中心抽头式差不多,但峰值会低一点点,因为电流每次都要过两个管子,交两次“过路费”。\(v_{o(peak)} \approx v_{s(peak)} - 2V_{Don}\)
PIV 呢?惊喜来了
  • 当一对管子(如 \(D_1, D_2\))在干活时,另一对(\(D_3, D_4\))在休息。每个休息的管子只需要承受大约输入电压的峰值。

    \[ PIV ≈ v_{s(peak)} \]
优点(香饽饽)
  • PIV 要求低:跟半波整流一样,比中心抽头式友好多了。
  • 变压器随便来:普通变压器就行,省心省钱。
  • 效率高:充分利用了交流电的每一份力。
缺点(也不是没有)
  • 过路费翻倍:电流路径上有两个二极管压降 (\(2V_{Don}\)),对低压应用有点肉疼。
  • 人多力量大...也费料:需要四个二极管。

3. 峰值整流器 与 粗糙的滤波 (Peak Rectifier & Basic Filtering):让输出稍微“稳”一点

前面搞了半天,无论是半波还是全波,输出的都是脉动直流电 (Pulsating DC)。这玩意儿虽然方向对了,但电压忽高忽低,跟坐过山车似的,直接用还是会把大多数电器搞崩溃。得想办法让它“稳”下来,尽量变成一条直线。

最简单粗暴的方法,就是在整流电路输出端并联一个滤波电容 (Filter Capacitor),像个“水库”一样。

带滤波电容的整流电路 (或 images/Cap_recmitR.png, 请替换为你的电路图路径)

工作原理(水库蓄水放水版)

  1. 蓄水(充电):输入电压 \(v_s\) 往上涨,并且比电容电压 \(v_C\) 高(且能让二极管开门)时,二极管导通,电源一边给电容充电,一边给负载 \(R\) 供电。电容电压 \(v_C\) 跟着 \(v_s\) 涨,直到 \(v_s\) 达到顶峰 \(v_{s(peak)}\)。此时 \(v_C\) 也差不多到了峰值(减去二极管过路费)。
  2. 放水(放电):输入电压 \(v_s\) 从峰值掉下来后,二极管一看“咦?外面电压比水库里还低了?”,于是把门关上(截止)。这时候,电容就成了老大,开始通过负载 \(R\) 放电,努力维持着输出电压。放电速度取决于负载 \(R\) 和电容 \(C\) 的大小(水库大小和下游用水量)。\(v_C\) 会慢慢下降。
  3. 再蓄水:等到下一个周期的 \(v_s\) 再次爬升到超过当前 \(v_C\) 时,二极管又开门放水进来,把水库再次充满到峰值。

输出波形(打了柔光滤镜版)

带滤波电容的输出波形 看!输出电压不再是上蹿下跳了,而是在峰值附近“小碎步”波动,平滑多了!这点小波动,就是前面说的纹波 (Ripple)。电容越大,负载电阻越大(用水越少),纹波就越小,输出就越接近咱们梦想中的纯直流。

收工总结

  • 半波整流:简单直接,但效率感人,输出抖动堪比蹦迪。
  • 全波整流(中心抽头式):效率上来了,但对二极管和变压器要求高,有点“娇气”。
  • 全波整流(桥式):效率高,要求低,皮实耐用,是目前最靓的仔,就是过路费收双份。

最后,我们还给脉动的输出加了个“水库”(滤波电容),让它稍微稳重点,减少了那烦人的纹波。但这只是初步“磨皮”,想要得到真正高质量的直流电,还得靠更高级的滤波和稳压技术,那是后话了。


速通概括 (TL;DR 版)

交流电(AC)对直流(DC)电器来说就是“死神”,整流就是强行把 AC 掰成(不那么完美的)DC 的过程。通常先用变压器降压,然后整流器上场:

  • 半波:简单粗暴砍一半(1个二极管),效率感人。反向电压 PIV ≈ Vs(peak)。
  • 全波(中心抽头):利用两半(2个二极管,特殊变压器),但 PIV 翻倍 ≈ 2*Vs(peak),对管子和变压器都是噩梦。
  • 全波(桥式):目前最优选(4个二极管,普通变压器),效率高,PIV ≈ Vs(peak) 比较友好,代价是两倍压降。

整流完还是抖动的脉动直流,得并联个滤波电容当“水库”来削减纹波。记住,这只是“初步驯服”,离纯净直流还有距离。